AI 发展:现状与趋势
如今,人工智能(AI)已不再是科幻作品里的遥远设想,而是真切融入到我们生活与工作的方方面面,以惊人的速度改变着世界。
从市场规模来看,AI 产业呈现出爆发式增长。知名市场研究机构 Omdia 发布报告显示,2024 年 AI 软件市场规模达到 970 亿美元,较 2023 年增长 32% ,预计到 2029 年将飙升至 2180 亿美元,复合年增长率高达 18%。其中,生成式 AI 市场更是增长迅猛,2024 年规模预计达 150 亿美元,2029 年将扩大至 730 亿美元,复合年增长率达 38%。
AI 在众多行业的应用也越来越广泛。在医疗领域,AI 可通过分析大量医疗影像数据,辅助医生进行疾病诊断,像 Google Health 的乳腺癌筛查系统,能精准识别乳腺 X 光图像中的微小病变,准确性甚至超越人类放射科医生;在金融行业,AI 被用于风险评估、欺诈检测和智能投顾等。以智能客服为例,许多银行利用自然语言处理技术和语音识别技术,让聊天机器人理解和回答客户问题,提供账户余额查询、交易记录查看等服务,极大提高了服务效率;在教育领域,AI 助力个性化学习,根据学生的学习进度、知识掌握情况和兴趣偏好,为其定制专属学习计划和推荐学习资源。
在日常生活中,AI 的身影也随处可见。手机中的语音助手,能快速理解并执行我们的指令,无论是查询天气、设置提醒还是搜索信息,都能轻松搞定;智能家居系统让我们可以通过手机或语音指令控制家电设备,实现远程开关灯、调节温度等操作,为生活带来诸多便利。
AI 对就业的冲击:正在发生的故事
AI 的迅猛发展,确实给就业市场带来了不小的冲击,一些岗位被替代的情况已然发生。就拿游戏行业的原画师来说,曾经他们凭借精湛的绘画技巧和创意,为游戏打造出一个个鲜活的角色和精美的场景,是游戏制作中不可或缺的一环。然而,随着 AI 绘画技术的成熟,这一职业受到了巨大挑战。
26 岁的原画师刘子昂,便真切地感受到了这种冲击。在今年 3 月,AI 能够生成精美图像的消息在绘画相关的圈子里传开,他好奇地输入 “少女,蓝天” 几个关键字,不到一分钟,软件就生成了一幅漂亮姑娘戴着草帽站在烈日下的精美画作,这让他大为震惊。起初,他所在的小型游戏公司让原画师们将 AI 作为辅助工具,大家发现 AI 能根据关键词生成图像,还能细化游戏人物鞋子款式、装备花纹等细节,工作效率提升了约 20% 。可没想到,仅仅过了一个月,公司就以 “互相不合适” 为由,将刘子昂辞退。后来他听说,公司又陆续辞退了几个原画师,还招进了专门使用 AI 的员工。如今,他所在的原画师圈子里,每天都弥漫着被 AI 替代的焦虑,尤其是新人,都对是否入行犹豫不决。
和刘子昂有相似遭遇的还有自由职业原画师林佑江,他原本接一些游戏公司的原画外包单子,每月能有两万元左右的收入,可从今年二月起,游戏公司开始使用 AI 绘画,他突然没活儿可接了。尝试找工作时,他发现不少公司要求具备使用 AI 软件的技能,这让面试变得更加艰难,因为每个原画师岗位都有上百人竞争,还有公司因观望 AI 绘画发展方向,暂时停止招聘新员工。林佑江感到十分迷茫,他学习画画十多年,如今却突然不知道自己还能做什么。
从这些被 AI 替代的工作中,我们能发现一些共性。它们大多具有重复性、规律性强的特点,像原画师绘制一些常规场景、角色时,有一定的套路和模式,AI 通过大量数据学习后,能够快速生成类似内容;数据处理量大也是一个共性,比如数据录入员、初级数据分析师的工作,涉及海量数据的处理,AI 在这方面凭借强大的计算能力和算法,能高效完成;还有基于固定规则操作的工作,AI 也能轻松应对,例如银行柜员办理常见业务,遵循固定流程和规则,智能客服和自助服务终端就能替代人工完成 。
这些失业者面临着诸多困境和巨大的心理压力。在经济上,失去收入来源让他们生活陷入困境,像刘子昂和林佑江,突然没了工作,生活的经济压力骤增;职业发展上,他们积累的技能和经验在 AI 面前似乎失去了价值,重新找工作时,发现行业需求已发生巨大变化,自己的技能难以匹配,面临二次择业的艰难抉择;心理上,多年的努力似乎瞬间化为泡影,对未来感到恐惧和迷茫,自我价值感也大幅降低,不知道自己的优势和方向在哪里 。
AI 创造的新机会:新兴职业崛起
尽管 AI 的发展对就业市场造成了一定冲击,但它也为我们开辟了全新的职业道路,创造出一系列前所未有的就业机会。
人工智能训练师便是其中之一,他们堪称 AI 模型的 “幕后导师”。以字节跳动的智能推荐算法训练为例,人工智能训练师通过对海量用户浏览数据、点击行为、停留时间等多维度数据的收集、清洗与标注,为算法模型提供高质量的 “学习素材”。在训练过程中,他们不断调整算法参数,优化模型性能,使今日头条等产品能够根据用户的兴趣偏好,精准推送新闻资讯、短视频等内容,极大提升了用户体验。这一职业要求从业者具备扎实的机器学习、深度学习知识,熟练掌握 Python 等编程语言,以及敏锐的数据洞察力和分析能力 。
随着 AI 技术的广泛应用,其潜在的伦理风险和法律问题日益凸显,AI 伦理顾问这一职业应运而生。谷歌在开发 AI 产品时,就聘请了专业的 AI 伦理顾问,对产品进行全面的伦理评估。他们会深入研究 AI 决策过程是否存在偏见,例如在图像识别系统中,是否会对不同肤色、性别群体产生不公平的识别结果;在自然语言处理模型中,是否会传播有害信息或侵犯用户隐私等。AI 伦理顾问需要具备深厚的伦理学知识,熟悉相关法律法规,如欧盟的《通用数据保护条例》(GDPR),同时还要对 AI 技术原理有深入理解,以便在技术与伦理之间找到平衡 。
AI 领域的职业前景十分广阔。据麦肯锡全球研究院预测,到 2030 年,全球将新增约 7000 万个与 AI 相关的工作岗位。以人工智能训练师为例,在过去几年,其人才需求以每年 20% 的速度增长,尤其是在互联网、金融、医疗等行业,对人工智能训练师的需求极为旺盛。AI 伦理顾问的需求也在不断攀升,许多大型科技公司都已设立相关岗位,预计未来几年,这一职业的市场需求将持续增长 。
应对策略:普通人如何破局
面对 AI 带来的就业变革,我们不应消极观望,而应积极主动地寻找应对之策,提升自身竞争力,在这场变革中实现破局。
(一)提升技能,拥抱变化
在 AI 时代,持续学习是我们保持竞争力的关键。我们要紧跟时代步伐,学习与 AI 相关的技能,如数据分析、编程等。以 Python 编程为例,它在数据处理、机器学习、人工智能等领域应用广泛。掌握 Python,就等于掌握了开启这些领域大门的钥匙。我们可以通过在线课程平台,如 Coursera、Udemy 等,学习 Python 编程基础知识;也可以在专业的编程学习网站,如菜鸟教程、W3Cschool 等,进行实践练习,提升编程能力 。
此外,还可以学习数据分析技能。如今,数据已成为企业决策的重要依据,掌握数据分析技能,能够帮助我们从海量数据中提取有价值的信息,为企业发展提供有力支持。我们可以学习统计学基础知识,掌握数据分析工具,如 Excel、SQL、Python 的数据分析库(Pandas、NumPy 等),通过实际项目锻炼数据分析能力 。
(二)培养不可替代的能力
尽管 AI 在某些方面表现出色,但人类独有的创造力、情感沟通能力等,是 AI 无法企及的。在广告创意领域,人类凭借丰富的生活阅历、独特的思维方式和敏锐的洞察力,能够创造出富有感染力和独特性的广告作品,引发消费者的情感共鸣。比如苹果公司的广告,总是充满创意和情感,从独特的视角展现产品的魅力,让消费者产生强烈的购买欲望,这是 AI 难以做到的 。
在医疗行业,医生与患者之间的情感沟通至关重要。患者在面对疾病时,往往会感到恐惧和焦虑,医生通过耐心倾听、关切的话语和温暖的肢体语言,给予患者情感上的支持和安慰,增强患者战胜疾病的信心。这种情感沟通能力,是 AI 医疗助手无法替代的 。
为了培养这些能力,我们可以多参加创意活动,如绘画、写作、音乐创作等,激发自己的创造力;在日常生活和工作中,注重与他人的沟通交流,学习有效的沟通技巧,提高自己的情感沟通能力 。
政府与企业的责任:推动就业转型
面对 AI 带来的就业变革,政府和企业肩负着重要责任,它们的积极作为是推动就业转型、实现平稳过渡的关键。
政府在政策制定和教育改革方面发挥着引领作用。在政策制定上,许多地区纷纷出台鼓励 AI 产业发展的政策。郑州市发布《郑州市支持人工智能创新发展若干政策措施》,对获得立项的重大科技专项单个项目财政支持资金不低于 1000 万元;对符合条件的人工智能场景应用创新项目,按其实际投资额的 30% 给予最高 500 万元资金支持 。这些政策吸引了大量企业投身 AI 产业,带动了相关产业链的发展,创造了众多就业岗位。北京经济技术开发区出台政策,每年发放 1 亿元的算力券,鼓励企业建设智能算力中心,提升算力水平,促进 AI 产业发展,为 AI 相关人才提供了广阔的就业空间 。
在教育改革方面,政府致力于培养适应 AI 时代需求的人才。一方面,加强职业教育和培训,优化课程设置,在各级教育阶段增加与人工智能相关的课程,如编程、数据分析、机器学习等,培养学生对 AI 技术的理解和应用能力。另一方面,加大对职业教育的投入,发展与 AI 相关的职业培训项目,设立人工智能技术应用、数据标注师、机器学习运维员等专业,为学生提供实用的技能培训,使其能够快速适应就业市场的需求 。
企业在员工培训和岗位调整方面也有着不可推卸的责任。在员工培训上,越来越多的企业认识到提升员工 AI 技能的重要性。印度 IT 巨头威普罗计划在未来 3 年内斥资 10 亿美元对 25 万名员工进行人工智能培训,通过系统学习,员工能够掌握 AI 技术在数据分析、软件开发等领域的应用,提升工作效率和创新能力 。宜家对近 30000 名员工进行为期一年的全职 AI 培训,员工们不仅学习了 AI 和数据科学的理论知识,还参与实际项目,将所学知识应用于公司的不同职能部门,优化了供应链管理、人力资源配置以及客户体验 。
在岗位调整上,企业积极探索新的商业模式,创造就业机会。一些电商企业利用 AI 技术实现智能客服、智能推荐等功能,不仅提高了服务质量和用户体验,还衍生出 AI 技术维护、AI 策略优化等新岗位。还有些企业将 AI 与传统业务深度融合,开拓新的业务领域,如传统制造业企业引入 AI 技术进行智能制造升级,催生了工业互联网工程师、智能制造专家等新兴职业,为员工提供了更多的职业发展路径 。
结论:乐观拥抱 AI 时代
AI 的发展对就业市场的影响是一把双刃剑,既带来了冲击,也创造了机遇。虽然一些重复性、规律性强的工作岗位被替代,但同时也催生了众多新兴职业,为我们提供了新的发展方向。
面对 AI 时代的就业变革,我们无需过度恐慌,而应保持积极乐观的心态,将其视为提升自我、实现职业转型的契机。通过不断学习与 AI 相关的技能,培养自身不可替代的创造力、情感沟通能力等,我们能够增强在就业市场的竞争力,更好地适应时代的发展。
政府和企业也在积极发挥作用,通过政策支持、教育改革、员工培训和岗位调整等措施,推动就业转型,为我们创造良好的就业环境。
在这个充满变革的 AI 时代,让我们勇敢地拥抱变化,积极提升自己,以开放的心态和行动,在新的机遇中实现个人价值和职业发展,共同迎接更加美好的未来。